技术开发 频道

JBoss启动过程


首席架构师是CIO真正成为“首席信息官”的左膀右臂
 
    “请问,您是搞建筑的吗?”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期所)的CIO李大鹏在两个月前,时常被初识他的人问到这样的问题,因为那时他的名片上还印着CA(Chief Architect,首席架构师)的头衔。这个头衔让很多第一次见他的人都误以为上期所的大楼是他修建的。

    李大鹏:现在国内大部分人都不清楚首席架构师是做什么的,觉得负责IT的应该只是CIO一个人

    这已经是李大鹏加盟上期所后第3次修改自己的职务称谓,虽然4年来他在上期所的工作内容和岗位没有变动过,但CIO这个新头衔还是让他省心不少,“至少现在再也没有人对我的工作内容有什么疑惑了。”他说。 
从全能到专业

    其实,李大鹏在上期所身兼数职,既是CA也是CIO,他不仅要负责上期所的新一代交易系统的技术架构,同时还要负责上期所的IT预算、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等工作。在加盟上期所之前,他的工作职责则没如此“全能”。

    李大鹏曾是纽约期货交易所(纽期所)的CA,他的直接老板是纽期所的CIO。在纽期所,CIO与CA有着明确的上下级隶属关系和职能划分。简单而言,李大鹏主要负责新IT项目开发和企业的IT规划,属于技术范畴;而CIO则主要把精力放在IT预算、生产等业务上。“过去,我的工作内容是有明确定义的,而现在国内大部分人都不清楚CA是做什么的,觉得负责IT的应该只是CIO一个人。”他说。

    在国内“CIO一个人负责IT”的情况并非特例,反而还相当普遍。去年8月,SAP大中华区CTO张侠发表了一篇文章——《企业发展呼唤架构师》,文章指出随着企业IT系统日渐复杂,IT架构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选拔和培养IT架构师将成为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当务之急。这篇文章一经刊登即引来一片争议,有人觉得这个观点太超前,以中国的国情,IT架构师成为企业IT的主角之一尚需很长的时间。事实上,这个时间正在迅速地缩短着,说不定会在两年之内出现质的改变。

    如今,国内绝大部分CIO仍在依照往日的工作模式——在技术与业务之间永不停息地切换着。由于在IT与业务之间没有专业化分工,就算CIO的职业生涯没有走到尽头,成为“Career is Over”,他们也很有可能会累趴下。
    随着IT工具日益浸透到组织的“毛孔”中,IT管理职能专业化分工、IT专业化管理逐渐成为组织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国内的CIO要么权利太少,什么都管不了,要么就是事情太多,什么都管不好。在“后IT建设时代”,为什么不把企业的IT架构工作交给首席架构师呢?

    在纽期所工作期间,身为CA的李大鹏,领导着一支架构师团队。团队中的架构师都是某一技术领域的专家,李大鹏负责每次IT项目启动后的技术准备和技术实施工作。所谓技术准备,就是根据业务需求,设计出最合适的技术架构;技术实施则是指组织架构师团队和其他部门人员、咨询人员开发软件。而他的老板——CIO的工作职责则截然不同,“CIO负责整个公司的IT预算,而我对预算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李大鹏说。在纽期所,李大鹏甚至都不太过问业务方面的事情,“那是CIO的工作,我的工作就是为他腾出与业务部门、高管层沟通、协调的时间和精力。”他说。

     与李大鹏的经历类似,神州数码咨询公司的资深董事赵捷在回国前,曾在美国银行、富利波士顿银行(后被美国银行收购)和美国联邦快递公司担任过IT架构师。他以美国银行为例,指出成熟国家的IT组织和专业化分工有着非常细致的划分与定义。在美国银行的4层级的IT架构组织中,最顶层的是企业总体架构主导委员会,其下面分设IT基础设施架构、应用架构、信息与数据架构等3个分委会,每个委员会分别由10几名经验丰富的IT架构师担任;在分委会下面,还有对应的IT评审组和技术架构优化中心。“这种专业化分工的好处是为了让人充分地各司其职。”赵捷说。
首席架构师缺位

    李大鹏和赵捷回到国内后,都发现国内组织在信息化建设中不但没有清晰的CA角色,甚至连“架构师”的功能似乎都不太需要。“通常是在上IT项目时,眉毛胡子一把抓,等项目进展到一段时间后,往往乱成一锅粥了,干脆就继续将就下去。”李大鹏说:“有了CA,不等于IT项目实施成功率就会高,但国内不少组织的IT项目实施不成功或者效果不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CA的缺位。”

     实际上,在诸多信息化发展成熟的国家,首席架构师如今已成为IT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1999年前后,美国福特公司启动了一个全球IT系统再造项目,在当时300人的开发团队中,福特组建了类似首席架构师职能的架构师团队。当时,张侠就是其中一名架构师。这个再造项目涉及到了福特分布于全球的业务与IT架构,其复杂程度难以想象,这些架构师参与了福特所有的生产系统、采购系统、财务系统的重新规划与整理。后来,这个项目组的几任负责人都分别去了别的美国公司做CIO。

     “这个项目为美国培养了一批CIO,因为大家在经历这一过程后,眼界都开阔起来。”张侠说。在项目结束后,他去了福特的网上直销公司,做了3年CIO;之后,他回到国内,曾任中国银行的零售银行部和银行卡中心的技术总监。直到现在,张侠仍然感慨道:“福特再造项目的工作经历,对我整个职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它成为我知识结构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首席架构师的工作内容有点儿像国内某些企业的总工程师。”赵捷说。在国内组织普遍缺位首席架构师制度的情况下,他用最接近CA的总工来进行类比。不过,总工与CA的区别在于,前者负责的是生产系统的技术,而后者则负责IT系统的技术。“其实,国内不少组织的IT经理在做着类似首席架构师的工作,但其工作深度和广度与首席架构师的内涵相差很远。”

     赵捷指出,由于有了首席架构师的出现,CIO才可能有机会像管理一家企业一样管理IT,从战略规划、财务预算一直到人员管理、部门协调。“首席架构师是CIO能够真正成为首席信息官的左膀右臂。” 

     2003年,摩根大通与IBM签署了一份为期7年、总额逾50亿美元的外包协议,把“相当一部分”的基础IT设施外包给IBM,其中还包括约4000名摩根大通的雇员。尽管这一合同在1年后被取消,但值得注意的是,摩根大通的外包协议里并没有将企业架构师团队“转移”给IBM,而是把这些最了解公司IT技术架构的人当做核心资产,保留了下来。

     “摩根大通的例子很能说明情况——越是专业的CIO越会考虑如何为企业降低成本,而不是想办法扩大自己的地盘。当成本更合理时,CIO会选择IT外包策略,但他做出判断的依据一定是来自首席架构师的建议。”赵捷说。其实,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好的首席架构师一定是它的核心资产,而不是流动资产。
 
(IT经理世界)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