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IT观察:科技业入成熟期 盈利增长呈缓势

【IT168 业界观察】在互联网泡沫逐渐褪去的几年里,科技行业一度还憧憬著有朝一日能够重新焕发生机,但如今的事实让科技行业逐渐意识到青春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近来发布的一些公司业绩印证了一些业内人士的看法,即科技市场正在成熟,增长放缓的时代或许已经到来。这种新形势呼唤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管理风格。 

    上周,电脑制造商戴尔公司(Dell Inc.)宣布第二财政季度收入及盈利均将低于华尔街的预期,这是戴尔今年以来第二次发布收益预警。此外,微软(Microsoft Corp.)宣布将斥资200亿美元回购公司股票,并为新产品的研发投入15亿美元,希望籍此来提振微软股票委靡不振的价格。 

    许多大型电脑公司的收入一直呈现个位数增长,与以前动辄两位数的增幅相去甚远。例如,惠普(Hewlett-Packard Co.)预计本财政年度的收入增幅在4%-6%之间。戴尔表示,截至8月4日的第二财政季度,销售额增幅将仅为4.3%。 

    盈利的增幅也与科技业的巅峰时期有著不小的差距。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预测,科技行业今年和明年的盈利增幅分别为14%和10%,而1999年接近行业鼎盛期时的利润增幅为18%。 

    科技类股的股价也仍然迟迟不见起色。标准普尔500信息技术分类指数目前较2000年3月顶峰时期的水平仍低70%以上。科技类股目前占标普500指数总市值的比重为14.1%,远低于2000年时34.5%的比例。标普指数高级分析师霍华德•西尔弗布拉特(Howard Silverblatt)表示,科技股如今的状况与其辉煌时期相差悬殊,科技行业也很难再称得上是个成长型产业。 

    有人对此持相同观点。甲骨文(Oracle Corp.)首席执行长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在2003年时曾断言说,业内有一种怪诞的说法──认为科技行业将永葆青春。他对科技业将重演过去高速成长那一幕的观点进行了驳斥,他认为,科技业的市场规模已经接近极限了。 

    越来越多的事例证明,埃里森或许是正确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尽管科技产业仍未从20世纪90年代的过度发展中恢复元气,但最终是会走到高速增长的轨道上来的。但市场调研企业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说,全球顶尖企业在2005年-2009年期间的信息技术支出年增幅可能仅有5%,而在科技业的鼎盛时期,这些企业的信息技术支出增幅一般会达到两位数。 

    英特尔(Intel Corp.)、戴尔及其他企业的管理人士正在学习如何适应增长放缓这种形势。为此,他们纷纷沿袭了微软、惠普、思科系统(Cisco Systems Inc.)、甲骨文等公司的足迹,对公司的发展战略和优先目标做出了调整。 

    在高速发展时期,科技公司经常把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满足需求、招募新人、迅速扩大生产规模、销售和经销渠道中,而成本和效率的重要性只能位居次席。但随著增长的放缓,前期大肆扩张的公司往往会发现问题随之而来:如人员结构臃肿、缺乏一个帮助公司度过低谷的清晰战略等。 

    要在成熟的市场上赚钱,企业就必须为争夺市场展开更激烈的竞争。这意味著要么通过兼并收购获得新的客户群体,要么用更具吸引力或者更廉价的产品或服务去打动现有客户。尽可能地压低售价意味著需要严格控制成本。 

    哈佛商学院的副教授安德鲁•麦卡非(Andrew McAfee)表示,如果创新的步伐较过去放缓,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为客户量身订制产品这些要素的重要性就会上升。 

    在过去的几年中,惠普、甲骨文、思科都曾通过并购以前的竞争对手的方式来开拓新市场或削减成本。例如,2002年以190亿美元的巨资收购了康柏电脑的惠普周二再次出手,宣布以45亿美元收购软件开发商Mercury Interactive Corp.。甲骨文的手笔更大,达成了总价200亿美元、收购Siebel Systems Inc.和仁科(PeopleSoft Inc.)的交易。今年早些时候,思科也完成了斥资69亿美元收购机顶盒制造商Scientific-Atlanta Inc.这笔该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交易。 

    从其他一些角度来看,这些科技业的巨头也正在向更成熟的那些企业看齐。例如,微软对管理层进行了一系列调整,聘用了原先就职于国际纸业(International Paper Co.)、沃尔玛(Wal-Mart Stores Inc.)等成熟企业的管理人士。2003年,微软开始向股东发放股息,而派息一般是制造业企业的做法。还有,思科在吞并Scientific-Atlanta时首次采用了举债收购的做法,而在以前思科都是通过现金或自己的股票来支付收购款的。 

    甚至就连那些在以往增长放缓的环境下调整相对较少的公司也开始改弦更张。去年收入增长14%的晶片巨头英特尔遇到了需求放慢的问题以及高级微设备(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更强硬的竞争攻势,预计这两大因素将导致它2006年的销售收入下降8%。 

    英特尔在进行反思后制定了帮助公司度过眼下残酷市场现状的指导原则。该公司宣布计划裁减1,000个管理职位,并计划将来还会进一步裁员。 

    受困于消费型PC需求疲软和来自于惠普的激烈竞争,戴尔去年把美国的消费业务与美国的整体业务整合在一起,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削减成本和提高该公司在竞争格外激烈的PC市场上的效率。 

    戴尔首席执行长凯文•罗林斯(Kevin Rollins)在5月份的一次员工会议上表示:“我们认为现在PC行业的竞争程度比过去还要激烈,甚至超过了我们所承认或所了解到的范畴。这就意味著我们不得不开辟新路。” 

    罗林斯承诺将投资1亿美元用于改善“客户体验”,具体包括在美国招聘超过2,000名销售和支持员工。戴尔还准备在纽约和达拉斯开设零售店铺。本月早些时候,戴尔宣布将为消费者简化定价程序。 

    在互联网行业,电子商务领域的衰老迹象尤为明显。eBay Inc.和亚马逊(Amazon.com Inc.)的收入增长率从三位数降到了两位数。为重现辉煌,eBay逐渐采取了多元化路线,以摆脱对核心拍卖业务的依赖。2005年,该公司斥资25亿美元收购了互联网电话服务提供商Skype Technologies SA。上周又首次宣布将回购股票,目标定在20亿美元,而此举以往通常是老式企业的做法。 

    周二,亚马逊公布第二财季运营成本增加34%,达到4.62亿美元,为提振增长,该公司在电子书、电子音乐方面增加支出,推出了一系列新的奖励措施。这笔支出导致亚马逊当季利润下滑58%。 

    即便在红红火火的网络搜索市场,增长也不再轻而易举,大公司正为市场份额争得不可开交。领头羊谷歌(Google Inc.)仍然势不可挡,最近刚刚公布季度收入增长近80%,利润增长一倍。但雅虎(Yahoo Inc.)则表示将推迟发布新的搜索广告平台,次日其股价应声下挫22%。 

    正如以往的科技业低迷期一样,在本轮放缓中也可能有新赢家脱颖而出。层出不穷的新款手机及数字音乐播放器受到了消费者的热捧,这已经让苹果电脑(Apple Computer Inc.)和晶片制造商高通公司(Qualcomm Inc.)受益匪浅。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经济学家蒂莫西•布雷斯纳汉(Timothy Bresnahan)表示,他最近对科技业再度看好。他说,即便电脑市场日渐成熟,但在一些分支领域仍存在大量机会,比如网络内容领域。他指出,网络视频提供商YouTube Inc.广受追捧,“这已经引起很大震动。” 

    不过,一些风险投资家对于这场震动能否再次缔造出像微软这样的企业表示怀疑。旧金山私人资本运营公司Vector Capital的管理合伙人亚历克斯•斯陆斯基(Alex Slusky)称,他认为电脑或互联网领域不可能再有革命性的创新。“这让我对未来5年的前景甚感担忧,”他说。 

    此外,人们对几家大型电脑制造商管理层更迭的成效正拭目以待。自惠普2002年收购康柏电脑(Compaq)以来,其财务状况一直不稳定,并最终导致首席执行长卡莉•菲奥莉娜(Carly Fiorina)离职。 

    近几年微软也多次进行管理层重组,力图找到更合适的组合。最近,它将多位优秀管理人派往Windows Live部门,期待该业务为微软带来更多广告。公司还将几位负责MSN网络服务的管理人提升为副总裁。 

    甲骨文公司(Oracle)则忙于将其收购的Portal Software Inc.等小企业整合在一切。 

    不过某些大公司并不承认增长放缓。思科的管理层就表示,该公司的增长仍然快于微软、英特尔和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等其他科技业巨头。 

    就在上周,戴尔的董事会刚刚否决了开始派息的股东提议,这表明它仍然对自身增长信心百倍。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