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探讨Linux/开源软件的商机

【IT168 分析评论】

    Linux/OSS与30岁的关系 

    这几年国内兴起了Linux、开放源代码(Open Source Software, OSS)运动,从政府到业界都高喊出“嵌入式硬件千亿商机”等等种种愿景及口号。不过由于作法及策略上还摸不着边,因此还没有看到哪个愿景到来。 

    不过,Linux/OSS到底还有没有商机呢?如果以个人计算机(即桌面型与笔记型计算机,不包括服务器计算机及其它嵌入式系统设备)的中文应用市场来看,可能30岁是一个颇重要的关键参考。 

    大多数超过30岁的一般个人计算机使用者(即非计算机高手),一来长期习惯了与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及办公室应用软件包(尤其是中文版)的互动方式,二来充分了解在职场上生存必须要有务实的生产力而不是强出头当白老鼠;所以不容易轻易改变几乎每天都要赖以工作的个人计算机上既有软件组合,有时甚至要到某个网站去下载个什么应用软件都有一大堆顾虑,譬如担心信息安全、被人侵犯隐私权、不慎侵犯他人智慧财产权等等自己都不一定十分清楚的事情。这一类使用者通常只信任具有品牌计算机以及出厂时即已安装好的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遇到普通计算机问题时就请教座位附近同仁或是打电话求救兵,而真有特殊状况发生影响到工作时,老板们也多能谅解,给予宽容的机会。 

    这一类使用者的人口比例在一般上班族中应该占七、八成以上,虽然对于Linux/OSS的支持率很高,但仍然是观望者多、实际使用率却几乎是零;因此在短期的未来内,信息厂商们并不会积极耕耘这个市场,还要等待Linux/OSS变得更成熟。 

    30岁以下的使用者又如何呢?我认为应该有机会。不少的教育专家们都认为要成功地推动Linux/OSS应该从中小学的置入式信息教育开始,如此等到这些学生们将来长大后就会很自然地进入职场而继续使用Linux/OSS。其实不必等这么久,况且微软在全世界中小学的长期投入经营也是很努力的。Linux/OSS如果呈现给使用者的感受是与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完全不同,有创新、甚或与传统信息软件有叛逆性的互动接口、拿出来够炫,就有机会;反之如果只是以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为标的,一路追着想要跟她有一样功能画面、或期望能在一台计算机上兼容共存,那到头来可能还是一切仍由微软主导、Linux/OSS只在采购价格上有些许的抗衡空间而已。 

    主要业务市场在大陆及台湾的本土信息厂商如果能从30岁这个因素来着手思考Linux/OSS经营策略,例如强调短、小、轻、薄(指软件占内存少、不挑机),中文输出/入方便(例如提供语音、免笔手指书写、支持火星文),个人化互动接口(譬如用指纹辨识开机)等等需求,或许就是新的机会。 


    请Linux/OSS作产品代言人的效用 

    Linux/OSS到底还有没有商机呢?如果以信息厂商要推出以Linux/OSS为基础所开发出来的相关产品时的单纯营销角度来看,可能以Linux/OSS作产品代言人是一个颇重要的关键参考。 

    在Linux/OSS的国际性潮流引领之下,大多数能跟随科技脚步前进的人都已经了解到Linux/OSS的精神:大家来支持属于大家的开放源代码软件,或许能打破现在软件市场将被垄断的局面。不管微软的市场营销能力有多强,也不管微软是不是已经把全世界的软件技术高手都收编为她的员工;Linux/OSS的地下势力(譬如许多薪水族上班时是要很辛苦地替公司卖命的,但是下班以后上了网就完全是另外一个身份)所蕴藏的整个能量当然是可能会大到让微软担心的。因此微软曾经特地投入大量的资源,以各种方式来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并且研拟相应措施。据说一开始时还颇为紧张,因为不晓得Linux/OSS会对营业收入产生多大的影响;可是后来发现这个蕴藏的能量似乎与营业收入没有什么关系,Linux/OSS好像只是叫好而不叫座,反之微软产品虽然常常有人找碴,却仍然到处都卖得还不错,因此也就比较宽心了。 

    事实上,虽然Linux/OSS社群及支持厂商都不赞同Linux/OSS是“免费”的。但是习惯上一般人如果准备花钱以Linux/OSS为基础来构建系统,就会有一些好朋友们善意地提供可以如何到哪个网站搜寻、如何下载什么软件、如何安装设定等等建议,以“不用花一毛钱就可以到罗马”的方式来帮助他完成“免费”的系统。不论成效如何,信息厂商们大致都有同样的经验,就是在推出产品时如果是以Linux/OSS作产品代言人,该产品好像就应该是免费的,不容易让潜在客户掏腰包来购买而创造营业收入。
如果以Linux/OSS为基础来开发产品,却不用Linux/OSS作产品代言人会如何呢?可能反而大有机会。许多人都认为必须搭上Linux/OSS这班车才不会被遗留在旧时代软件社会的站台上,但是在满足这个需求的产品营销面上并不是只要产品能与Linux/OSS扯上关系就会红的。 

    有不少的例子都显示出用Linux/OSS作产品代言人的营销方式是吃力不讨好的,因为除了会给别人有“免费”的直接感受之外,还得时时被一些积极“卫道”的Linux/OSS支持人士质疑是否有侵犯GPL。事实上,对大部份的信息厂商而言,只要能善用Linux/OSS资源、降低成本、合法赚钱、赚钱以后记得回馈社群就行了,不必硬拉Linux/OSS作代言人。国际上一些拥有著名的游戏机、网络通信设备或搜寻网站等等产品的信息厂商都是靠着自己的本业,再充分运用这种方式来大发利市的。
信息厂商如果能从是否要请Linux/OSS作代言人的这个因素来思考营销策略,甚至只要把既有Linux/OSS产品再重新包装一次,也许就是新的机会。
【IT168 分析评论】

    附加价值 

    Linux/OSS到底还有没有商机呢?信息厂商早就已经知道要靠卖Linux/OSS来赚钱是不太容易的,必须要靠“创造Linux/OSS的附加价值”才会有商机。但是,真正了解所谓的附加价值到底是什么,可能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关键。 

    大多数信息服务业者都深信Linux/OSS的附加价值就是以“服务(Service)”为中心的业务型态,并且把“服务”定位成以Linux/OSS专业技术人力资源为核心的经营模式,例如对企业客户提供有关Linux/OSS的顾问咨询,或是对一般计算机使用者提供教育训练课程、到府安装维护等等。 

    此处姑且先不论“服务”的意义为何,业界的实际经验是:当客户发现原本以为“免费”的Linux/OSS居然要花那么多的“服务费用”才可能真正开始使用时,绝大部份的业务机会就要被划上句点了。 

    这问题主要原因是客户在心态上无法接受这种价值观,甚至有时还有被愚弄的感觉。据某些“赚到钱”的信息教育培训者私下表示,报名参加Linux/OSS相关课程的在职学员中有很多都是以“怕别人都已经知道Linux/OSS是什么而自己却还不知道,说不定那一天自己会被淘汰”为出发点的;而在上完课后能在工作上实际应用所学,或是用所学的技能来替公司创造以“Linux/OSS服务项目”来赚钱的,可能仍属少数。再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因为Linux/OSS是社群中高手间互动的软件开发成果,本来就存在着限制平凡使用者参与的技术门坎(否则大家就都是高手了);而这种所谓“会的就是会、不会的就是不会”的文化隔阂,也可能就是阻碍Linux/OSS服务业务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现代软件产业中的“服务”,事实上指的是以各种软件透过硬件(即计算机与网络)来呈现提供服务的效果,因此才有“Service = Software”的等式;其它如微软公司在.NET中提的Serviced定义、IBM公司提出的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规范等等,都是在此原则概念下发展出的软件应用趋势新潮流。因为Linux/OSS是软件,也是未来软件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当然应该也会附和这个原则。所以,从逻辑上来看,如果Linux/OSS的附加价值指的是以服务为中心的业务型态,而此一服务指的是以各种软件透过硬件来呈现提供服务的效果;那么,信息服务业者就应该要考虑如何把有关的Linux/OSS构建成能导入这种应用趋势新潮流的解决方案给客户,而谁能先搞定,谁就能创造商机。虽然在一般商业市场上讲逻辑不一定管用,但是坚持认为信息服务业就是要以“专业技术人力提供”的方式营运,看来在Linux/OSS应用推广领域是很难走通的。 

    目前在台湾或大陆信息服务相关产业里担任如系统分析师、程序设计师等工作的朋友们,其头衔并不能像传统的会计师、律师或医师那样地有社会专业地位;但是若真能“善用”Linux/OSS的附加价值,在未来说不定会有翻身的机会。 


    取法Internet的成长策略 

    Linux/OSS到底有没有商机呢?我们不妨回顾一下Internet的成长经验:最初的Internet确实是“开放”及“免费”的,但现在不但要收费而且还是全世界信息应用市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其相关信息通信产业的产值每年仍在持续地成长中。也许,Linux/OSS从业者可以在Internet的成长经验中学习到一些东西。 

    Internet的“开放(Openness)”与Linux/OSS所倡导的开放精神并不相同,主要是指网络系统架构(Architecture)的开放,以及接口(Interface)的开放。前者的意义代表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加入或离开Internet而不会影响其它人;后者的意义则代表只要遵循公开的软、硬件连接方式(如硬件连接时接口的型式、信息交换时的传送协议等等)就可以完成上述的加入或离开程序。 

    Internet的开放事实上是奏效而且成功的,因为大家都不喜欢没有安全感的封闭式(Closed)网络系统。记得当时如IBM、Digital等几家大型公司都投入许多资源发展自有品牌的网络产品及解决方案;但却都因为无法满足客户开放的需求而被自然淘汰,最后只有提供开放网络系统产品及服务策略者才能生存。Sun Microsystems公司则是以提供Internet产品为主要业务而恰好赶上市场时间窗(Time Window),几年之内Sun公司品牌就成为世界靠前。 

    Internet成长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当初它采用的网络基本技术(也就是大家常说的TCP/IP)水平较为普通——虽然还有一些缺点;但是相对地因为它不复杂,因此几乎每个信息厂商都有能力提供相关的产品给既有的客户使用,让大家都能够以很经济的代价就轻易地接上Internet。其实在当时负责制定国际电信标准的机构CCITT(Consultative Committee International Telephone and Telegraph,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早就由专家们草拟出许多考虑比较周全的网络技术规范,而且准备成为未来网络应用的标准;却在不得不接受大家都采用TCP/IP技术的现实状况下容许TCP/IP成长,显而易见,现在的TCP/IP相关技术水准也演进到非常高明的境界了。 

    由此看来,如果“简单易通”真是推动Internet步向市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那Linux/OSS的支持者也许要再好好想一想:Linux/OSS的开放精神应该是远超过Internet的开放程度的,是不是Linux/OSS搞得太复杂了些? 

    Internet的“免费”也是奏效的,因为如果先期的Internet不是免费提供给学术研究单位人员进行试用发展,在没有应用软件、也没有内容的单纯计算机联机环境下Internet的成长当然是不会蓬勃的。但是这里必须要说清楚的是,“免费”指的仅是个人在办公室使用不必付费,而事实上包括所有计算机、电信设备,以及通信费等都是需要政府定制研发经费支付给供货商及电信公司——没有真正免费这件事的。 

    目前Linux/OSS的免费不能像Internet一样奏效,是因为它的潜力尚未被创造出来;也许不久的将来Google会利用Linux/OSS破窗而出;只是无论如何“免费”应该只会是一种商业噱头而已。 


    作者简介:加州柏克莱大学电机工程与计算器科学系博士后研究。专长为软件工程、编译器、操作系统、中文处理、计算机网络等。现任IEEE资深会员与翔威国际总经理,并担任台北市计算机公会Linux促进会副会长及Linux教育训练组召集人。
0
相关文章